佰夫长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..>..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    面谈。

    叙旧。

    赵牧没有拒绝高艺甄邀请。

    抢走高艺甄战马,载着佳人前去赴宴。

    高桓权何意,赵牧心思精明。

    作为世子流落异国他乡,高桓权不甘于寄人篱下。

    他有复国之念,为和兵部官吏搭上关系,特意准备丰盛的晚膳。

    抵达驿站时,高艺甄飞速跃下战马,提着裙摆跑进驿站叫道:“王兄,那贼子...赵牧来了。”

    若非为复国,她绝不见赵牧。

    赵牧?

    闻声,高桓权喜出望外,躬身前去迎接。

    能请来赵牧,事情简单许多。

    毕竟赵牧位高权重,身份异于百官。

    中书令兼兵部尚书,驸马兼镇国大将军,封郡王。

    纵观李唐朝堂,不论出身于秦王府的旧臣房玄龄,杜如晦,或皇亲贵族李孝恭,李道宗,皆没有赵牧的威望。

    即使李道宗,权力也不抵赵牧。

    今邀请赵牧而来,简直荣幸之至。

    “高某参见郡王。”

    驿站外,高桓权撩起长袖躬身行礼,姿态极低,不敢造次。

    “嗯。”

    赵牧轻轻点头,大步流星向厅堂走去。

    丧家之犬,难成气候。

    却依然不识时务,计划借唐军复国,白日做梦,痴心妄想。

    “你...”

    高艺甄发觉赵牧轻视自家兄长,疾步追上去欲呵斥赵牧,却遭遇高桓权阻挠,齐步走进厅堂。

    人在屋檐下,不得不低头。

    对于赵牧,他们有所求,断不能得罪赵牧。

    赵牧大大咧咧落座,高桓权急忙安排丫鬟斟酒,端起酒杯高声说:“国家遇难,奸臣造次,谢郡王派铁骑解救高某兄妹于危难,今日郡王百忙中前来,高某荣幸之至,这杯薄酒敬郡王,聊表心意。”

    “敬郡王。”高艺甄举杯。

    “高桓权。”

    赵牧没有直接喝酒,直呼高桓权名字,厉声说:“你我素无交情,你有何目的,大家心似明镜,今日告诉你,大唐没有东征的念头,即使东征,也不会为你们兄妹谋福利。

    识时务者为俊杰,若你降唐,向皇帝称臣,仍有苟延残喘的机会,保你们兄妹衣食无忧。

    至于你内心所考虑的,劝你早点打消念头吧。”

    他不想与高桓权浪费口舌。

    言语中,意思再清楚不过了。

    高桓权面色薄怒,狠狠瞪向赵牧:“...你...”

    听赵牧的意思,大唐分明有夺取高句丽的念头,即使他有心复国,也是有心无力讨贼。

    若他不安分,兴许命丧长安。

    “呵...”

    赵牧端起酒杯,仰首一饮而尽,起身向厅堂外走去。

    见状,高桓权急忙起身揽住赵牧,瞥了眼高艺甄,靠近赵牧低声说:“若郡王助某复国,高某把舍妹嫁于您。”

    对他而言筹码已经不多,或者说没有任何筹码。

    能让赵牧产生兴趣的,也许仅剩高艺甄了。

    “抱拳,不感兴趣。”

    赵牧厉声拒绝高桓权的卑鄙交易,直接向外走去。

    若有意妻妾纳妾,长安内世家勋贵家未出阁的女子争相嫁于他呢。

    何况佳人环绕,临川公主,武珝之外,他没有猎艳的念头。

    事情搞砸了。

    高桓权狠狠的甩了甩衣袖。

    赵牧。

    落井下石的小人。

    目睹赵牧离去,高艺甄疾步走上前来,焦急的说:“王兄,赵牧不识时务,今后该怎么办?”

    纵然赵牧的话不代表的李世民,却代表李唐大量的将军呢。

    唐军拒绝东征,他们不得不留在长安啊。

    “继续宴请各卫将领。”高桓权愤恨的说。

    获得赵牧支持,对他复国百利而无一害。今赵牧不支持,不代表李唐各卫将领不支持。

    若重金拉拢两三人,也许有机会于朝堂之上说服李世民呢。

    闻声,高艺甄微微蹙眉,低声说:“侯君集,薛万均西征凯旋,未获得皇帝赏赐,还陆续受到御史诬陷,纵然没有发牢骚,却肯定不满李世民的安排,能否拉拢二人呢。”

    侯君集,薛万均乃秦王府旧将,于唐军内位高权重,拉拢二人劝说李世民派兵助他们复国,肯定非常有机会。

    他们?

    高桓权微微蹙眉,很快面孔露出浓浓喜色。

    想啥来啥,天助我也。

    折身走进厅内,高桓权自信满满的说:“是该拉拢拉拢他们。”

    高氏兄妹忙着拉拢侯君集,薛万均时,长安形势悄无声息发生着变化。

    李渊病重,李世民欲出兵东征遭遇百官阻挠,迫不得已中,赵牧,苏定方,姚懿商议后,三人联名上书李世民,建议派遣庞孝泰带麾下精锐步兵,乘坐江南道水师战船前往百济,千里驰援刘仁轨,刘仁愿。

    唐军水师不能覆灭,占领的百济城池更不能易主。刘仁轨,刘仁愿二将更不能发生意外。

    庞孝泰担任神武军将领之前,担任过水师将领,派他领兵驰援,赵牧觉得最为妥善。

    奏折抵达李世民龙案,即刻勾起李世民东征的念头。

    私下与李靖,李绩,李道宗等商议后,一面派庞孝泰领兵前去驰援刘仁轨,争取扩大于百济境内的战果,一面派遣李绩领兵向河北道转移,等待好时机出兵东征。

    赵牧,姚懿,苏定方得知朝廷变故,对于李世民的安排,他们渐渐揣摩不清楚。

    东征...文官批驳...停止东征...他们上书...皇帝作出东征的迹象,犹犹豫豫,着实匪夷所思。

    生怕拖延下去,盖苏文雷霆之势掌权,稳住高句丽局势。

    幸好皇帝赞同派庞孝泰领兵驰援刘仁轨,刘仁愿,确保二将安危,保证水师立于不败之地,赵牧内心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了。

    步兵,水师于百济立足,以占领的城池为跳板,有机会飞速蚕食百济各处城邦。

    甚至于李世民御驾东征前,一举灭掉百济。

    时至中秋。

    李渊病情拖拖拉拉,李世民设宴款待百官,即派程处默飞鸽传书向李绩传令,尝试派兵攻打高句丽。

    目前,李世民计划靠着大唐强盛的国力,靠着陈列边境的兵勇,有意消耗高句丽国力,为他将来东征造势,做准备。

    九月初。

    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,皇宫内传来噩耗,李渊驾崩了。

章节目录

大唐:求求你,当个驸马吧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一本书只为原作者佰夫长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624章 李渊驾崩-我在大唐当驸马爷,大唐:求求你,当个驸马吧,一本书并收藏大唐:求求你,当个驸马吧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