准了?

    百官惊诧。

    萧瑀辞官,皇帝不光不劝说,竟爽快的允许了。

    萧瑀离朝,世家犹似被斩去一臂。

    “阁老,三思啊!”李纲低声劝说。

    怎奈李世民快刀斩乱麻,半眯眼眸高声说:“谁,还有谁计划辞官,今日朕逐一满足。”

    王珪,韦挺,李纲等世家官吏,各自惶恐纷纷缩回去。

    若再辞官,世家离朝,岂不正好着了赵牧的道。

    一旦寒门崛起,掌握大权,毕竟采取各类措施针对世家,届时世家衰落的更快。

    辞官。

    他们绝不能辞官。

    大殿静可罗雀,李世民借机推行政令:“杜如晦,即日起宣布朝廷重启科举。年关前争取先选拔一批官吏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...”

    韦挺欲上前劝说,话到嘴边,发觉赵牧像盯着猎物的秃鹰,赶紧把话咽回去。

    王珪,李纲等面色难看,不知怎样反驳。

    终于重启科举,赵牧目的达到了。

    此时,他瞥了眼所有世家官吏,玩味的说:“韦侍郎,李太傅,你们啊,休要得了便宜卖乖。”

    “呵,中书令何必得理不饶人呢。”王珪面色煞白,厉声回应。

    “非也,非也,本官绝对没有埋汰侍郎,相反计划恭喜侍郎等人。”赵牧打哈哈说。

    恭喜?

    喜从何来?

    一众世家官吏百思不得其解,龙椅上,李世民面色沉重,赵牧费尽心思推行科举制,怎能为世家牟利呢。

    “大人,不知喜从何来?”王珪询问。

    对啊!

    喜从何来?

    一众朝臣齐刷刷望向赵牧。

    赵牧度步,徐徐说:“科举选才,公平,公正,长期而言,的确不利于世家延续,然而,短期来说,世家子弟自有饱读诗书,多是才华横溢之人,反观寒门子弟仓促准备,敢问能选拔几名寒门子弟。若世家坚持耕读传家,照样延续家族荣耀。你们啊,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

    王珪等听着赵牧阐述,理似乎是这个理,是他们目光短浅了。

    交头接耳议论时,突然,赵牧声若洪钟的说:“纵观朝廷,有几名寒门咸鱼翻身,此情此景,本官不由得想吟诗一首。”

    “哼,中书令好雅兴啊!”萧瑀闻之,厉声讽刺。

    韦挺好奇,猜测赵牧肯定没有好话:“下官愿洗耳恭听。”

    “下官亦好奇。”王珪谦虚的说,发自内心而言,他挺佩服赵牧的,至少对方摆明了利弊。

    “赵牧,你有什么佳作问世?”当朝赋诗能稍稍缓和朝廷紧张的气氛,李世民品着茶说。

    赵牧徐徐迈步,一步一吟。

    “长安科会招贤俊,

    灯尽寒窗倦亦无。

    未意高堂执笏者,

    崔韦李杜郑裴卢。”

    崔韦李杜郑裴卢?

    这...

    百官惊的面面相觑,世家官吏各自尴尬。

    一样望去,朝廷之上确实多是几大世家官吏。

    错愕时,赵牧朗声说:“本官绝非不喜欢世家,针对世家,而希望公平,公正,若诸位同僚计划仗着学阀垄断,扼杀寒门晋升通道,使得满朝文武仅是豪门朋党,休怪本官提出更极端的策略,届时鱼死网破,世家怕难东山再起。”

    此言好似惊雷,震得百官头晕目眩。

    赵牧够狠,非等闲之辈。

    逼他铤而走险,选择玉石俱焚,这绝非萧瑀,王珪,李纲等愿意看到的。

    李世民品着诗句,眼眸来回扫视着朝堂百官,借着赵牧的诗句陆续点名:“崔御史,韦侍郎,李太傅,杜仆射,郑少监...够多啊!”

    一连串的官职,仅三省六部世家占十余人。

    所有被点名的官吏顿生恶寒,事情到了这份上,世家占据朝堂已经是铁证如山,杜如晦挺身而出说:“陛下,臣支持进行科举。”

    “臣等支持科举。”

    李纲,王珪,韦挺等世家纷纷附和。

    满朝文武,世家官吏众多。

    平日里大家心照不宣,既不提起,也不诽谤,皇帝靠着群臣治国,向来相处和睦。

    今赵牧公然挑明,若皇帝有所顾忌,像贞观初年大肆贬嫡官吏,世家被踢出朝堂,后果不堪设想。

    何况,前朝推行的科举远远没有成熟,录取比例极低,关键无需匿名。

    士子应试前,常常提前备好出色的诗文,四处拜谒,让勋贵名流推荐,话语权依然把持在世家学阀手里。

    事已至此,再与皇帝唱反调,怕没好果子吃。

    李世民面孔怒意渐渐散去,玩味的说:“这会又同意了,怎么突然间想通了?”

    一群吃硬不吃软的家伙,好言相劝不听,非得把矛盾公开,造成君臣离心,贱不贱啊!

    “陛下,臣细细斟酌后,觉得中书令所言不无道理。”李纲朗声说。

    “是啊,臣以为朝廷理当吸收新鲜人才,为陛下出谋划策,为朝廷尽忠。”王珪说。

    “好,既然有道理,说说科举制吧。”李世民满意的点头,目光望向赵牧说:“赵牧,你提出推行科举,说说你的具体策略。”

    百官没法拒绝,目光悄悄投向赵牧,祈祷他的策略莫要太狠了。

    赵牧挺身而出,细声满语说:“陛下,推行科举,说难不难,说简单也不简单,宗旨肯定是为选贤任能,我建议,不光实施文举,更该入武举,医术,工科,商科。

    对于文举选拔的官吏,不该以诗词为主,理当以治国策略为主,所选的贤才皆从刀笔小吏做起,能者逐步升迁。

    至于武举,效仿先秦,英雄不论出处,战场建功,即进行赏赐。

    工科则改进或发明为主,譬如曲辕犁之类的,为工部选拔人才,提高大唐生产力。

    商科,选拔各类经济人才,为朝廷敛财,也能更好治理各地。

    医术,选拔更优秀的医生,既能为皇室负责,也能照顾寻常百姓,依照我得设想,未来数年,医生足够多时,尝试在长安修建大医馆,救治更多的百姓。

    当然,为避免考试有人徇私舞弊,刑部或吏部该组建监察司,保证科举公平,每季前往对各地官吏进行考核,既能防止有人贪污受贿,也能更好的选拔出优秀的人才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听得津津有味,发觉赵牧突然停顿,诧异的询问:“怎么不说了?”

    《大唐:求求你,当个驸马吧》来源:..>..

章节目录

大唐:求求你,当个驸马吧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一本书只为原作者佰夫长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310章 阐述利弊-回到大唐娶公主,大唐:求求你,当个驸马吧,一本书并收藏大唐:求求你,当个驸马吧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